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#影評# 「Kano」熱血棒球 重臨香江



談及香港的80年代的棒球熱潮,主要來自日本人氣動漫「Touch」。該動漫男主角為了各人夢想,帶領校隊打進甲子園。 甲子園是日本職業棒球「阪神虎隊」的主隊棒球場,亦是每年著名的日本全國高中棒球聯賽比賽場地,稱為「春季甲子園大賽」。

如今將有一套「Kano」來臨香江,未知能否引發另一回棒球熱。本片故事改篇自真人真事,時間和地點發生自1929年的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,一隊由日本人、漢人和台灣高砂族原住民組成的台灣嘉農棒球隊。電影的名字,也是「嘉農」的日語拼音得來。故事談到嘉農球隊本是一隊寂寂無名,成員只視棒球為課餘活動。後來球隊來了一位日藉教練,他曾任帶領某日本高校球隊,參加甲子園比賽。在新任教練的魔鬼式特訓和激勵下,嘉農棒球隊於短短兩年間,從屢戰屢敗的魚腩部隊,搖身一變成為全台第一棒球隊,並代表全國打進日本甲子園比賽。

「Kano」由「海角七號」、「賽德克.巴萊」的台灣名導演魏德聖,聯同黃志明一同監製,馬志翔執導。電影雖由台灣人拍製,但電影對白主要為日語,台灣語為次,看起來像是一套不折不扣的日本片。電影片長雖長達3小時,但情節絕無拖拉感覺。本以為編導會把嘉農棒球隊特訓時的種種辛酸,作為電影重心。當打進甲子園後,便作為故事尾聲。

但本片在談及球隊特訓情節,比預期少。編導反而着眼於球隊和教練的心路轉變。球隊雖然每天努力練習,但起初卻不獲村民和學校認同,不時受到冷言譏諷。大家亦因也曾萌生放棄的念頭,但到了最後還是咬緊牙關,把夢想成事實,更贏得全村、全縣、以至全台灣人民的認同和支持。這就是本片令人看得最熱血、激勵和感人之處。此外,本片不乏激勵人心的金句,當中包括用作電影的宣傳語句的「不要想着贏,要想不能輸。」等,極俱人生哲理,非常正面。

至於電影另一欣賞處以及高潮位,在於嘉農棒球隊出現逾五萬觀眾入場、座無虛席的甲子園作賽。每一場比賽,對戰雙方的球員背景、身心狀態,作戰部署,均有細緻描述。作賽過程不論拍攝、音效均非有臨場感和動感,此時觀眾就像嘉農球隊的一份子,參加連場既緊張又刺激的淘汰賽,心情也隨着賽事發展所牽動。

或許「Kano」由魏德聖監製,加上獲嘉農市政府補助,本片懷有濃烈的本土色彩。例如編導常把球隊的冒起,跟當年由日藉工程師主導的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等,相提並論。對於常要慮及政治正確的香港電影製作人來說,「Kano」這類題大片,難以在港產片中出現。為了享受戲內每一場逼真傳神的捧球比賽,觀眾值得選取對應杜比全景聲 (Dolby Atmos) 的戲院觀賞此片。

Kano

來源:20140314【新報】.投資人語「翻本大師」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Terry.HSI
曙光影視 (Lighten Distribution) KANO - HK 魏德聖電影 梁永祥 Terry Leung


「翻本大師」手機 App 集電影資訊、小米和白戶波馬股心水。
現正公測(Android only),歡迎下載。http://goo.gl/z0nJ8C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