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#影評# 「發夢王大歷險」從夢裡尋覓人生



今年聖誕節,「二十世紀霍士」(20 Century Fox)將上映賓史迪拿(Ben Stiller) 自導自演新戲「發夢王大歷險」(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)。故事改編自美國近半世紀前短篇小說,講述賓史迪拿飾演的華特米堤(Walter Mitty),為一名平凡的小白領,生活和工作非常刻板,但他愛造白日夢,夢想成為超級英雄,做一些能人所不能的事。

他暗戀了公司的女同事,卻無膽表白,只透過網上交友網「e登對」 (eHarmony) 接近對方。後來華特這種枯燥乏味的生活,泛起了漣漪。因他效力逾十多年的公司,被另一企業收購,面臨裁員危機。與此同時,他卻發現在工作上出錯,為保飯碗,他須在限時之內,走訪國外名山大川,尋找有關失物,彌補過失。

如其說「發」是小說改篇電影,倒不如將之當作全新故事看待。因為不論是1939年的原著小說又1947年的首套電影版中,當中的人設與本戲不盡相同。在原著中,華特因面對問題多多的母親、未婚妻和老闆之中,惟有靠發白日夢,來逃避現實,純屬一套小男人作品。

但在「發」片中,華特走訪名山大川,歷盡艱辛險阻,從中尋回人生真情趣和目標。並從他母親,妹妹身上,回憶年少時的自己,從中有所領悟。觀眾最初接觸生性怕事、經常發白日夢,引發連串笑料的華特時,會覺得他可笑,暗生憐憫之心、認為他只是一名悲劇小男人。之後或會因他馬不停蹄,到處尋訪想見的人和物時,感到大惑不解。但故事發展至中後段時,觀眾將會理解到,他不由自主發白日夢的原因,源於他的潛意識,也就是每當他無法解決問題,感到失落和挫敗時,便會自我幻想,讓自己感覺良好,活得開心一點,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表現。到了這一刻,觀眾將茅塞頓開,驚覺現實生活中的自己,其實也是另一位華特,凡事奉行「阿Q精神」,漸漸把年少時的真我和理想遺忘。

故到了電影中後段,觀眾會開始進一步關注華特的一舉一動,因他的路向,也就為他們人生提供啟示。看畢此片後,觀眾不禁會會思考「我們是應否該過於顧慮別人眼光,為了生計而受盡委屈;能否我行我素,間中放縱一點,忠於自己性情,活出真我?」「發」片有別賓史迪拿過往開懷大笑的作品,讓人開懷之餘,也令人感動和反思。戲內有很多細微的情節鋪排,稍不留神,便輕易錯過。愛於戲後跟同行討論劇情的朋友,「發」片應可滿足他們,讓他們有無盡的話題發掘和探討。

「發夢王大歷險」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
來源:20131213【新報】.投資人語「翻本大師」
二十世紀褔斯影片(香港) 梁永祥 Terry Leung


「翻本大師」手機 App 集電影資訊、小米和白戶波馬股心水。
現正公測(Android only),歡迎下載。http://goo.gl/z0nJ8C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