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#影評# 「十二夜」領養、不棄養




數近年最震撼人心的電影,絕非甚麼荷里活大製作、奧斯卡獲獎電影,而是來自台灣新電影「十二夜」(Twelve Nights)。該片雖以「九把刀」名義掛帥,但電影構思和籌備,起初由導演Raye策劃。後來獲得九把刀和隋棠等人認同和支持,出錢出力成為該片監製和出版人。

「十二夜」為真實紀錄片,追訪來自不同地方、不同背景的流浪狗,被捉拿到台灣流浪犬收容所後的生涯。由於台灣法例規定,犬隻在12日內未被人領養,即被人道毀滅,進行安樂死。故電影取鏡,也刻意模仿從狗隻的角度,紀錄他們12日內的悲情歲月。

電影從一開始,便把收容所最真實面目,呈現於觀眾面前。狗隻被關進收容所後,若發現頸項上沒有晶片,即拖進牢內幽禁。其間有狗兒因受驚失禁,有些則無奈接受這「人道安排」。少部份狗兒會作出激烈反抗,但最終換來的不是自由,而是令自己身心受創。

在收容所最初的日子,犬兒跟監獄內的囚犯相像。有些表現得沉默無言、有些終日哭泣悲嗚、有些像瘋了似的,不停在籠內打轉、有些則持強凌弱,欺善怕惡、有些與同囚結緣,成為生死之友。

當觀眾以為,他們將會如此,度果餘生,原來死神早已埋伏在他們左右,隨時向他們取命。鑑於收容所的衛生環境惡劣,狗瘟早已瀰漫於所內每一個角落。不少抵抗力差的狗隻,在等不到第12日來臨時,便已在牢內患病,失救而死。在生犬隻看到此情景,無不露出絕望眼神。故到了後期,犬兒在精神上的在折磨,比肉體還。

「十二夜」大部份時間充滿悲情,當中也令人欣慰的場面。那就每逢週末,收容所會對外開放,讓公眾領養所內狗兒。但當日有坪被領養的狗兒,始終寥寥可數。大部份未被領養的,最後無不表現出失落神情。這一幕,無不令觀眾動容。此外,其他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場面,數之不盡,例如跟狗媽媽相關的幾個故事等。在看畢電影,大家或認為流浪犬收容是狗兒儈子手,但編導經常追訪頸上繫有狗圈的流浪犬,目的是要告訴觀眾,真正的元凶,還是棄養牠們的主人。

為了宣揚「領養,不棄養。」的信息。「十二夜」在4月3日於香港公映時,票房在扣除成本後,將全數撥捐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」SAA,作慈善用途。 故觀眾看「十二夜」同時,亦一同參維護本港動物權益工作,別俱意義。

十二夜 Twelve Nights
來源:20140325【新報】.投資人語「翻本大師」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Terry.HSI
Society for Abandoned Animals MediaLink HK 十二夜 梁永祥 Terry Leung


「翻本大師」手機 App 集電影資訊、小米和白戶波馬股心水。
現正公測(Android only),歡迎下載。http://goo.gl/z0nJ8C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