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

《半世紀的諾言》活着,為了家

現今社會個人和物質主義至上。不少人談到夢想,總離不開要食得好,住得好,玩得暢快等個人享樂,但對德秀而言,他勞碌一生,只是為了家人,為了信守父親的承諾,這就是新片《半世紀的諾言》(Ode to My Father) 的故事大綱。
Ode to my father poster_1
飛甩老套滲入喜劇元素
電影看似與時代脫節,屬《梁天來》式由頭喊到尾的電影,但編導聰明地滲進戲劇和喜劇元素,讓德秀經常苦中作樂,成功令《半》飛甩老套,給予觀眾輕鬆、愉快和正能量的感覺。故事以韓戰爆發初期開始,小時候的德秀隨家人從韓國北部的興南,逃難至斧山,但期間跟父親和二妹失散。後來他們寄居在姑姐一家,生活非常貧困。為了賺取弟弟的大學學費,不惜跟好朋友達久遠赴西德「賣豬仔」,在煤礦打工賣命。後來二人衣錦榮歸,德秀亦修畢了航海課程,有望成為船長,一圓自己夢想,但此時家人卻急需大筆金錢,德秀無奈改當美軍僱傭兵,參與越戰執行危險任務,以賺取更佳報酬,達成家人心願。
16043343
本片大部分時刻,雖與觀眾共同渡過輕鬆快樂時光,但首尾兩場的悲情場面,確令不少人感動垂淚。它們分別為開首的韓戰爆發一段,以及尾段八十年代初,韓國電視台舉辦的尋親節目。這兩部分導演改以嚴謹的手法處理,亦讓觀眾明白這幾段史實,在韓國人心中的重要性。
感動來自共鳴感
《半》雖屬於韓國人的故事,但德秀那種「做一家之主,好好照顧家人」的態度,卻不難從觀眾及其家中長輩身上找到,部份觀眾或因此對片產生共鳴感,聯想自己或父母親也如德秀一樣,凡事總是為家人設想,永遠把自己的利益放到最後位。相信不少觀眾看得感動落淚時,也不是單純為德秀而哭,而是為自己和父母而哭。
本片還加進不少小插曲,如暗指現今韓國年輕一輩生活富足,但待人處世,心胸及眼光卻遠不如年長一輩的人。六十年代《現代集團》主席出現,也博得觀眾一笑。縱觀德秀一生就是為家人而活,在某些事情上存有遺憾,但他從艱苦歲月中也獲得幸福,正如他的妻子也是在西德結識。 《半》的主旨是向父母、年長一輩致敬,但它背後也帶出「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拚。」的道理,或可讓經常埋怨社會對他們不公的人放下執着,相信只要肯勤奮工作,上天總有好安排等待他。聽落雖有點阿Q精神,但總較因自覺輸在起跑線,而選擇終日自怨自艾、自暴自棄生活的人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