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

《苦‧甜滋味》更勝《深夜食堂》


談到以 ”食物與人生” 為題材的劇目,必然想起《深夜食堂》。但《深》的題材和對像以中產人士為主,對於人生練歷不深或年青人來說,或會視它為苦情戲。

相對之下,《苦‧甜滋味》(にがくてあまい)不只成功把美食與人生渾然而談,它更能打動任何年齡觀眾凡的心。大家或會對劇中角設,譬如美女與俊男、女的偏食抗拒吃疏果,男合巧是素食者並喜歡下廚、靚女追男本應是隔重紗,誰知對象卻是「斷背」等而誤解,誤以為它屬過於商業計算的青春愛情喜劇。
非一般愛情喜劇
的而且確,故事初段走的是典型愛情喜劇路線,但往後故事將愛情,擴展至親情和友情。當中涉及家長對子女的愛、代溝問題、男女之間除了戀愛,能否存有純愛等,談得到肉卻不會給人沉重悒鬱,這就是與《深》截然不同之處。
《深》雖以特色美食為主題,可能由於時間關係,劇中對美食的製法往往只是點到即止。反之《苦》對戲中每一道素菜十分有研究,例如男主角想出把苦瓜製成甜品,而這道甜品並非憑空捏造,戲中男主角詳細教大家如何把苦瓜的苦味辟除等,觀眾可從他身上,學懂煮每一道素菜的精要之處,真正做到「睇戲學煮餸」!
至於戲中提倡的「一物全體」(いちぶつぜんたい),這觀點是來自日本醫僧伊藤真愚的《禪與漢方醫學》。伊藤主張所有食物應儘量攝取,這並非出於環保、不作浪費的想法。伊藤認為「食物本身也有自己的生命力,各個生命力都保持整體平衡,如不能整個食物都吃,那就等同對生命力有所欠缺。而不少食物重有硬和難吃之處,但那些部份多屬最有營養的地方。很多時,我們吃取食物中最好味的地方,其實很不自然。」
心存大愛
在《苦》中,「一物全體」這個醫學觀點也套諸於人生。我們可以看到戲中男女主角,以至他們的家人或朋友,也是以「一物全體」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,很有「愛與和平」(Love and Peace)的大愛感覺。
能讓觀眾以輕鬆愉快的心情,學懂造素菜的精要,學會人生處世之道,抱有大愛及滿足的心離場,唯有《苦‧甜滋味》才能品嚐得到。
facebook 專頁
好戲連場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福惠人間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loveabc

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《斯諾登風暴》「美版」朱凱迪


snowden




【2016年09月28日 11:08 上午】《斯諾登風暴》「美版」朱凱迪︱白戶則道


相信香港人絕不對斯諾登陌生,大眾會認為他是美國中情局( CIA )的「二五仔」,大爆美國政府對國民及全球進行「無枉管」的監控行動。
斯諾登逃海外期間,曾到訪香港,秘密入住過尖沙咀「美麗華酒店」。在前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協助下,避過美國特工耳目,成功離港輾轉逃到俄羅斯。看在港人眼內,整件事就像一般荷里活諜戰片,充滿戲劇性,成為茶餘飯後佳話。但在金像導演奧利華史東眼中,他顯然對斯諾登的義舉充滿敬意,並有意借助他的新作《斯諾登風暴》( Snowden ),替一直被美國政府抹黑的斯諾登作出平反。
觀眾起初或以為,本片將以大編幅描寫斯諾登逃離外國時所遇到的歷險過程,但奧利華史東先把焦點放於斯諾登如何在CIA發跡。斯諾登在局內驕人的工作表現,令他逐漸擔當局內電腦網絡項目發展的重要人物,這些都是外界鮮為人知的事。
熱血的「叛國者」
戲中斯諾登是一名正宗的熱血本土派人士。為了保家衛國參軍,可惜一次意外受了重創而被逼退役。事件對他來說雖是一大打擊,卻無損他向國家和人民服務的熱忱。憑著他過人的電腦網絡設計知識,考入美國中情局 ( CIA ) 擔當網絡監察程式編寫員。
及後,本片的重心轉移至斯諾登的態度轉變,何解由一名忠堅的愛國人士,搖身一變成為「叛國者」。 有關他逃離美國的經過,沒有任何槍林彈雨、埋身格鬥等諜戰片應有彭面,本片以寫實的手法描寫,以加強故事的真實性和說服力。
雖說本片偏向寫實拍攝,但奧利華史東放了不少心思構圖及取鏡上。最經典一幕為斯諾登透過視像會議與上司通話。由於其上司出現於大型透射銀幕之上,得出的視覺效果猶如《變種特攻》( X-Men )出現的單對單、敵強我弱、氣勢逼人場面。
對斯諾登改觀
整體而言,本片一如奧利華史東所願,能令觀眾對斯諾登重新認識,對他有所改觀,理解他之所以「叛國」,是經過深思熟慮,絕非美國保皇媒體所描繪,只是出於個人利益或一時衝動。戲中斯諾登勇於捨棄家庭和事業,為的只是向強權說不,揭露當局不義行為,無不打動在場觀眾,特別是香港觀眾。
回想香港人十多年來,面對「官商鄉黑」勾結問題,十居八九的港人選擇充耳不聞,默默承受和啞忍。時至今天,才出現一個捨己為港人,敢於向利益集團宣戰的朱凱迪。
要形容奧利華史東把《斯諾登風暴》( Snowden ) 的主角塑造成怎樣的人,簡言之,他就是我們熟悉、敬重的「美版」朱凱迪。
白戶則道
facebook 專頁
好戲連場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
福惠人間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loveabc

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《屍殺列車》逼真寫實

近年喪屍片種類繁多,但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者卻寥寥可數。首選是麥浚龍編導、清水崇監製的港產電影《殭屍》。它雖然參考八十年代的《殭屍先生》,但該片拍出來近乎超現實,在講求驚嚇同時,不失視聽美學,若視之為驚嚇「藝術片」也絕不為過。
同期的其他喪屍片,則各有「遺憾美」。譬如畢比特的《地球末日戰》( World Z )「喪屍成群」非常壯觀吸引,可惜內容牽強單薄;美劇《行屍》 ( The Walking Dead )由於成本及長劇問題,故事內容常重覆於「敵我矛盾,大義滅親」的情節,令故事變得拖沓。
困獸戰出色
新片《屍殺列車》亦《地》般出現喪屍排山倒海迫爆門窗玻璃,迅間吞噬活人的浩瀚場面,亦如《行》發生親朋變成喪屍,而被迫生離死別的催淚情節。主角們在開往釜山的高速列車上,跟「不斷繁生」的喪屍展開多場困獸戰。當中不乏少別出心裁、富黑色幽默的情節。
縱觀如此,本片走的是「寫實路」線,除了喪屍一物是虛構外,戲內人物和事態發展很切合現實,絕無胡亂編情形出現。正因如此,它並非破格之作,其驚嚇、核突嘔心埸面不多,但其質素一如人氣韓劇《未生》,那是從故事、配樂、美指皆具一流水準的作品。



人性盡現
談到故事,該片並無為求票房保證,硬生加入情塔,主角們面對「三角戀」等老套情節,故事重心清晰,就是求存。片中對社會和人性的刻劃非常寫實,主角們沒有大英雄主義。正如男主角遇上災劫初期,為人自私自利,後來與同行者經歷連場苦難,建立了互相和友情,才慢慢展露人性光輝一面。
本片不時機諷刺政府,在面對災難時往往隱惡揚善,誤導市民。正所謂「仗義每多屠狗輩,負心多是讀書人。」戲內負心者並非讀書人,而是權貴們。眾人最終能否脫險、如何脫自然成為本片焦點。戲內各人命運殊途,但絕非因循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」而發展,此為本片「最殘忍」之處。
《屍殺列車》以喪屍災難片為賣點,但對於愛看親情、人性善惡剖析的觀眾也會很受落,加上些少反諷政府因素,很切合不同觀眾合味,以及香港當前的社會政治氣候。

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

《灣生回家》珍惜眼前人

戰爭,令成千上萬的人痛失摰親和家園。儘管戰事已了,對受害者和家屬仍影響深遠。紀錄電影《灣生回家》記載著台灣日治時期,出生於當地的日本後裔,統稱「灣生」的真人真故事。 
 日本在二次大戰戰敗後,灣生們幾近全數被遣返回國。此舉令台、日兩地發生數之不盡的生離死別故事。《灣》的製作團隊花近十二年時間,走訪台、日兩地灣生們。受訪者原有廿二名,最終只有八位願意把自己的故事公開。

反戰與親情
儘管如此,電影中那八位受訪者,各人背景和遭遇也大不同:有些人兒時在台灣生活歡愉,與原住民相處融合,回日後卻被同胞視為異族而排斥,生活得不愜意。人到晚年決定到訪台一趟,與好友聚舊,重溫昔日快樂時光,只可惜世事又豈能盡如人意?有些人自小與親人分別,被送到某台灣當「童養媳」。雖然早已對雙親的印象遺忘,但與家人團聚的心不變,儘管她們早已陰陽相隔,也祈望日後在另一世界中重聚。
在眾多故事中,上文提及的「童養媳」的片山清子為本片的核心故事。雖然其「尋根」故事的結尾並非完整,但清子孫女和製作隊從最初毫無頭緒,到後來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,拼湊出清子母親生前的一些資料,包括她生前的起居生活,長眠大地之處,以及生前對女兒的思念的證明等,過程總算峰迴路轉,頗為引人入勝。
灣生與港人
本片主旨是反戰,但其精義在於親情。從清子的故事上,或會引起觀眾反思與家人的關係。縱使與家人朝夕相對,究竟有否真正清楚了解對方 ? 不少人甚至與家人因有代溝或心存芥蒂而鬧翻,從此大家感情轉淡。看過清子一家的遭遇,他們可會醒覺,真正學會 ”珍惜眼前人
雖然我們不是灣生人,但對本片提到「日本殖民台灣」這部份有深刻感受。片中提到台灣人固然不認同日本侵華,但對日本在台灣殖民時期留下的基礎設施、文化教育、法制和治安等,普遍予以肯定和高度評價。
英國在香港殖民時,也留給香港人和特區政府優良的基礎設施、文化教育、法制、治安,以及豐厚健存的財政儲備,言論、新聞和人生自由等。
究竟這些珍貴資產,會否如「灣生」一樣,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逝?
白戶則道
好戲連場 facebook 專頁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

原文連結

全民媒體

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

《真的開Dry了》錯摸笑位 源源不絕

某香港電訊商的新廣告,以「在乎每個笑容」為題,先問大家「唔記得點解會笑?」後答曰「 1個驚喜,100%窩心,0滋擾時光,200份滿足感」。本人為該電訊商長期客戶,自問使用該公司服務多時,從未有過一絲快感,但看過《星空奇遇記》(Star Trek)西蒙柏奇(Simon Pegg)最新的愛情喜劇《真的開Dry了》(Man Up)後,倒覺得後者才能真能做到那電訊商自訂的要求,在乎顧客(觀眾)每個笑容。
題材生活化
若要把這份感覺類比,可會回想起早前電視台重播的經典港劇《他來自江湖》。後者故事雖以黑道作背景,但內容十之八九圍繞香港小市民的生活。劇中演員完全投入角色、演出自然生鬼不特止,戲內人物關係縱橫交錯,造就大大小小的錯摸笑位。
論兩者不同處,《真》的故事較《他》簡潔,純粹以愛情為主。女主角為「女版周星酏」蘭西(妮潔比爾 飾)。她單身,為人我行我素,思路快,經常口不擇言,出口傷人。或許受她的性格所累,她年過三十仍未找到心儀對象,故她的親友經常安排她參與相體活動,希望她能早日找到如意郎君。
某天陰差陽錯,讓她遇上比她年長的積( 西蒙柏奇 飾 )。積是名失婚漢,思想較蘭西傳統和單純,一心想透過「閃投」( Speed Dating),嘗試展開另一段愛情。

笑料密集 無喘息位
由於雙方誤解重重,二人關係隨著劇情發展,時而甜蜜蜜,時而針鋒相對,鬧出無盡笑話。《真》即使在小節或過場處,也扭盡六壬,以錯摸方式把笑位滲盡每一角落,基本上,全劇觀眾甚少有喘息機會來回氣再笑。
《真》即使是喜劇,它對演員的要求也非常之高。就以積一角為例,他在「閃投」那幕一方面要表現出自信風趣,但從其臉龐上,觀眾不難察覺他眼角肌肉帶點繃緊,這反映出他內心焦慮,也就是那種「外弛內張」的心情;當積得知「真相」後,隨即感到憤懣、失落和悲傷心情。

講求演技 毫不胡鬧
以上重重複雜行為和心情表達,西蒙柏奇卻能恰到好處的演繹出來,其演出水準遠超他在《尋找快樂大步走》表演,因為後者故事過於荒誕離奇,或許連編劇和導演也找不到故事重心,間接拖累了西蒙柏奇去揣摩和融入角色。
事實上,近年不少所謂喜劇,其實不是真正喜劇。製片人往往將喜劇與胡鬧「畫成等號」,這間接令劇出演員無心演出,求其「交貨」,觀眾也看得辛苦。電影發行商用心發掘這套出色愛情喜劇來港上映,卻未有機關算盡,安排《真的開Dry了》於西蒙柏奇也有份參演的《星空奇遇記:超域時空》(Star Trek Beyond)同期公映,反之趕在後者開畫前,率先於香港部份影院上畫。
希望該片能「長有長做」,映期能與《星》重疊,形成「西蒙」效應,引來更多有緣觀眾注意,口碑進一步廣散,最終令該片大收旺場,好戲有好報。
白戶則道
好戲連場 facebook 專頁: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

原文連結:
《全民媒體》

《香港花生》

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

《點五步》易入口



提及棒球電影,難免令人想起台灣電影《KANO》,故事講述台灣在日治時期,當地一支弱旅棒球隊「KANO」 ( 嘉農棒球隊 )在新任的「魔鬼」教練指導之下,最終取得全台冠軍,繼而晉身日本《甲子園》大賽的真實故事。
港版「KANO
原來在英治時期的香港,也曾出現過港版「KANO」。港產新片《點五步》正是講述香港第一支華人少年棒球隊《沙燕隊》。他們原是一支「band 5」弱旅校隊,後來經教練兼校長 (廖啟智 飾) 嚴格教導下,躍身成為校際強隊,最後更與強敵日本《水牛隊》較量的真人真故事。
倘使大家懷著看《KANO》的心態看待《點》,會感到有點感到兀突。《點》沒有一面倒熱血和正能量;就《沙燕隊》成員「由弱轉強」的辛路歷程,著墨不多。戲中他們以「一步到位」的方式變強,情況就像看烹飪節目,節目主持常言道「由於時間關係,這味菜就此上碟。」相似!
《點》如《KANO》般含政治隱喻,但前者較為坦率。誠如電影起首的地點和時間,為《雨傘運動》的金鐘。在故事尾段,編導借劇中各人不同際遇,帶出現今香港社會問題,同時亦反映港人在九七回歸後,面對逆境時的不同態度,無不令港人觀眾深思,引發他想。
富幽默感
雖然《點》不過於熱血,又帶有點政治隱喻,但其觀感反較一眾港產片「易入口」,關鍵在於該片富幽默情節、帶有八十年代的香江濃情、再配以青春、友情和愛情等元素。他們當中,有些蓋過了《點》的主旨,但整體而言確對該片起了潤飾作用。過去有不少滿有熱忱的本土電影,但整體觀感總是令人乏味和呆板,未能引起社會迴響,關鍵在於欠缺《點》的那種商業潤飾。
只是,《點》在劇情上未能盡善盡美,其中有一處令人不解:為人師表,理應懷著有教無類的心去教化頑劣學生,但在戲中,校長在處理謝志龍跟范進威的「兄弟矛盾」問題時,卻採取了非一般手法,這亦抵觸了《沙燕隊》創立的原意。戲內校長此舉是基於事實或出於編導想法,真的不得而知。有幸《點》的演員整體表現自如及有水準,其中飾演「范進威」的胡子彤,本是香港棒球代表隊成員,並非演藝出身,確實令人喜出望外,亦足以蓋過劇情的不足。
體現「獅子山下」精神
作為香港人,以往路經沙田的《沙燕橋》本來亳無感覺,但看過《點》後,才明白這橋記載著香港八十年代鮮為人知的驕傲和奮鬥史,以及當時官民上下一心的氛圍,對比現今大多港人消極面對困難,官民矛盾日深的情況,認真令人不勝唏噓,大嘆今非昔比。
同為棒球運動電影,台灣的《KANO》有近千萬美元的龐大製作費,但香港的《點五步》,卻只有二百萬港元的有限資金拍攝,該片誕生跟《沙燕隊》的成功一樣,雙雙體現了「獅子山下」克服萬難的拼搏精神,絕對是一套令港人賞心自豪的本土電影。 ‪
白戶則道
好戲連場 facebook 專頁: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

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《誰家老婆上錯床》香豔緊湊 笑位不絕

對大眾而言,話劇的固有印象是曲高和寡,題材嚴肅和抽象,只適合富文化修養、熱愛藝術的人觀賞。事實上,話劇的種類一向多元化,部份也很大眾化。一如時下電影或電視劇有多樣選擇。
《香港話劇團》新作《誰家老婆上錯床》是套典型的「男女偷情,最後搞出大頭佛」的笑劇。此類劇目一向有棒場客,亦是電影電視劇的熱門素材。《誰》含有成人情節,戲中個別演員按劇情所需「犧牲色相」,加上含有粗言穢語,如此大膽尺度的劇目,竟出自《香港話劇團》,確同給本人驚喜和始料未及。
港版含本土色彩
《誰》的原著改編自英國雷﹒庫尼(Ray Conney)的經典喜劇作品《 Whose Wife is it Anyway ? 》中文版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台灣。戲中偷情的男女,分別來自民進黨和國民黨的議員及秘書。台版的《誰》玩得很盡,因為戲中男女的小動靜也是模仿台灣的知名政要人士。當地觀眾看在眼內,必然因那些「弦外之音」笑位感到盡興。
港版劇目跟台版一樣,故事背景也發生在台灣,但在對白中加進不少本土色彩的潮語及熱話,例如稱愛人為「傻豬豬」、「合法偷渡」等詞彙,給香港觀眾一份親切感。
6c72f6a932b76fb31d99613af34e87c42 (1)
「一鏡到底」演出
談本劇難度之處,在於中場十五鐘小休外,演員在全場逾兩小時內於固定的舞台上演出,中途沒有任何時間,例如「變更舞台背景設置」等間場時節讓他們喘息。換句話說,他們以真正「一鏡到底」的方式表演。
除了成人情節外,戲內不少笑位來自演員的動作場面,例如演員不時進出那貌似「狗頭閘」,失驚無神無自動下滑關上的玻璃窗。那很考驗劇中人的默契,諸如走位和節奏掌握等。因為任何一方只要出錯,實難以透過臨場「執生」補鑊。
演員專業 笑位多元化
演員方面,全都表現專業水準,其中飾演男女主角辛偉強和陳煦莉要應對大量對白和走位,後者更有性感演出,全都表現自若,不見吃力,為劇中主要功臣;王維所飾的服務生,由最初不顯眼的配角,漸漸突圍而出,可見其個人魅力,這點可從後期觀眾只要聽他在門外大叫「Room Service !」,便忍不住大笑中可看出;歐陽駿恰如其分演出「魯禮」一角,但其體格如能像「米芝蓮」臃腫,或可帶來更佳的喜劇效果,但若因此要求歐氏增逾百磅來演出,確有點麻木不仁。
至於本劇的「MVP」,應是飾演「潘照祖」的劉守正。他演活了香港「小男人」的特質:為保飯碗,向上司唯唯諾諾、為人孝順、怕女人、遇事卻總能逢凶化吉,更常有豔遇。信相「潘照祖」為全劇「最受男士們崇拜,最討女士們歡心」的人身,也似是為劉守正「度身訂造」角色
高水準喜劇
回想本人第一次看《香港話劇團》劇目,為2011年的《豆泥戰爭》。在《誰》中飾演女角「王珍珍」的陳煦莉,當年也有份參與《豆》的演出。還記得《豆》中某主角嘔吐大作。這段若由其他話劇團處理,或只需要求演員發聲作狀扮嘔。但《香》對此卻認真處理,在特別道具輔助下,演員聲色俱厲的「假戲真做」,其逼真效果,給觀眾意外驚喜,拍掌稱快。從中可見《香港話劇團》的製作嚴謹,精益求精的態度。事隔五年,喜見這份專業精神依然存在。
不論大家有否觀看過話劇,這套高水準的《誰家老婆上錯床》絕對是近期首選喜劇,保證令大家滿意、笑餐飽離場。
好戲連場 facebook 專頁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oviekiwi
白戶則道
原文連結